首页>>首页信息>>卫生信息化项目
北京市卫生局免疫规划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日期:2010-06-01    文章来源:

一、背景

北京市每年免疫接种人数约160,接种人次数近440万,其中还不包括二类疫苗接种和19岁以上的成人接种。但在2005年前北京市大多数接种门诊的免疫接种信息管理模式仍是“登记靠手工、查询靠翻册、推算靠人脑、统计靠点数”,个别几家虽启用了信息系统,但也都存在监测内容不全、数据不能共享等问题,免疫规划管理部门也一直是通过定期汇总接种门诊填制的报表来开展相应工作的。面对如此庞大的免疫接种人群,运用上述管理办法,不仅工作量大,手续繁,很容易造成错种、漏种、重种和迟种等问题,传染病暴发或流行埋下隐患,而且也与北京这样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极不相称。

为彻底改变这种落后局面,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实现全市免疫规划信息的全方位、一体化管理,整体提升全市免疫接种综合服务水平,2005年底市卫生局决定建立一套性能完善、设计科学、管理规范的信息系统。经过一年的充分准备,系统0610月正式立项,12月公开招标,073月开始开发。

二、建设目标及内容

该项目的总体建设需求是:根据当前基层接种点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卫生部有关部门的要求,针对北京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接种门诊的免疫规划业务管理工作,构建覆盖全市范围的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广域网系统。系统建成后可彻底解决流动人口的免疫接种和管理难题,改变基层免疫预防工作的手工管理状况,提高疾病实时监测的能力,实现免疫规划信息全方位、一体化管理的目标。

在此总体需求下,项目的具体建设目标及内容为:

1.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构建覆盖市、区县、乡、村的接种点、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的免疫规划管理信息平台,提高免疫规划信息传输质量和速度,实现免疫规划工作的一体化管理,增强传染病暴发和免疫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能力。

2.建立完善的、反应灵敏的、运转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免疫规划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实时地获取可靠的、准确的、能反映真实水平的儿童免疫接种和疾病信息,为提出和制定改善儿童免疫预防服务的新政策提供依据。

3.建立预防接种管理新模式,实现一地建卡,异地接种、应种疫苗自动推算、个案数据实时统计和上报,彻底解决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免疫接种管理问题,使全市免疫接种工作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轨道。

三、系统设计

1.体系结构

鉴于市卫生局要建立一个全市统一的、涵盖免疫规划全部业务的、各级业务部门都可应用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系统采用了“浏览器/服务器结构”(B/S)与“客户机/服务器结构”(C/S) 相结合的体系结构

C/S具有强大的复杂事务处理能力,且技术成熟、响应速度快和交互性好,特别适合业务部门开展具体工作。接种门诊有冷链管理、疫苗方案定制、预约接种、查漏补种等多项业务,且每项业务处理都不简单,比如“接种”,就要涉及疫苗出入库、个案查询、应种推算、开处方、收费划价、接种确认等诸多环节;接种门诊通常也只在规定的门诊日内进行集中接种,而接种疫苗和门诊日安排全市各接种门诊还不统一,需要一定的响应速度和个性化配置。鉴于此,系统客户端采用了“C/S”结构。

B/S可以借助强大的互联网优势实现不同地域、不同机构和不同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和统一管理。市、区县疾控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最关注的是数据汇总、统计和分析,具体业务操作少,网络条件也相对好一些,因此,在系统管理平台采用易操作、易维护和易拓展的“B/S”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实现全市信息共享与交换。

B/SC/S优势融合,既满足免疫规划客户端业务多样性、专用性和个性化要求,又满足全市范围内业务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的需要,充分表达了系统建设的初衷。

2.总体架构

本系统总体技术架构采用多层分布式体系结构(如图),即“五层三体系”: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表现层、安全体系、标准体系及规范体系。

       北京市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总体技术架构

基础设施层包括网络、安全设施、服务器、存储设备、系统支撑软件等,是保障系统正常运转的支撑环境。

数据层是系统核心层,主要完成数据库建立及数据存取、运算和交换。本系统采用业界主推的服务器集群整合及SAN存储架构,提高服务器处理性能的同时实现负载均衡,保证系统持续、稳定、高效运转。

支撑平台集成了系统所需数据交换组件、检索引擎、通讯服务等各类通用组件,支撑上层应用,提高应用系统的灵活性、可拓展性和开发速度。

应用层具体实现业务应用。系统利用业务构建工具、公用构件库建立了七个业务子系统:免疫接种、接种调查、疾病监测、免疫监测、免疫信息网站、基础信息和权限管理。

表现层是系统最终产品展示区,具体实现业务需要。接种信息采集平台和免疫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业务信息数据流”处理过程,前者主要由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完成,后者由市、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完成;信息查询平台和免疫信息网站完成“业务信息查询流”的所有功能,前者面向系统所有用户,后者面向公众。“国家系统信息流”通过后台系统对接实现,主要为业务信息处理提供数据支持,没有直接用户,是条“暗流,所以不在表现层中体现。

安全体系:借鉴国际先进安全体系模型和本项目实际需要建立本系统安全体系。安全体系在“分级管理、立体防护”的统一策略指导下,通过合理部署、及时服务与适当培训,为系统提供整体、全面、动态的安全保障。

信息标准与规范体系:标准与规范是保障整个系统成功实施的重要环节。我们在系统建设同时,根据国家及北京市已出台的标准规范,建立了适于本市应用的《儿童预防接种摘要数据集》、《儿童预防接种接种点客户端标准数据集》、《预防接种工作管理规范》等标准与规范,为系统进一步拓展奠定基础。

四、建设及应用成效

系统于2007年底完成开发与初验,20081月开始试运行,年底完成终验,200911日正式上线试运行。系统运行产生了下列应用效果:

1免疫规划全市信息化管理格局已初步形成

系统已实现免疫规划4项业务、12种疾病、4669种疫苗全程接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方案管理范围内的疫苗有141536针次)的信息化管理,截止20101月,系统在册人员383.8万人,免疫记录3478万人次除个别接种门诊因搬迁等原因未能使用本系统外,全市所有免疫规划相关的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和87.1%的接种门诊(现共有589家)都应用本系统,且系统运行平稳,反映良好。已经形成免疫规划业务的全市统一信息化管理格局,免疫规划工作完全摆脱“薄、表、册”,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分析自动生成、效果及时评价的全程信息化管理和全市的数据共享。

2免疫规划业务得到全方位信息支持

国家现有的免疫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可实现全国免疫接种信息的摘要式管理,但还没有疾病监测、接种调查和免疫监测等其它免疫业务的信息管理功能。本系统的建成和应用,不仅实现了全北京市免疫接种的信息化管理,并通过了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专家预测试,而且还为北京市各免疫规划相关机构提供实时的、可精确到个案的疾病监测、免疫监测、接种率调查和基础信息管理等其它各业务的信息支持,从而实现北京市免疫规划的全方位信息化管理,提高市免疫规划工作的计划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实现适时、适量、适度地在人群中建立针对疾病的免疫屏障的总目标。

3.使免疫接种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系统全面应用后,不仅可以完全替代“薄、表、册”实现免疫接种全程的计算机管理,而且还可以提供排队叫号、应种针次自动推算、预约打印、数据综合统计分析、“错、漏、重、迟”种自动筛查等多项特色功能。这些特色功能不仅提高了接种门诊的办公效率,而且规范和优化了免疫接种流程,使整个免疫接种工作变得轻松而高效。

比如应种推算,每一针次的应种推算都要综合考虑疫苗种类、接种程序、出生日期、疫苗针次、上次接种时间、门诊日时间、疫苗冲突、禁忌症、过敏史等十多种情况,以往都是接种医生凭经验来推算,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现在接种医生可以将所有影响因素一次性设置好,接种时只要轻轻一点,接种者本次应种推算和下次应种预约即可瞬间完成,轻松而准确。再比如查漏补种,原本是按地段抽查,一年只能结合计免考核开展1-2次。现在接种医生可随时统计辖区内任何时间段、任何疫苗的漏种者名单,电话通知他们来及时补种即可,工作变得异常简单而高效。

4.“异地接种”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为了定期适龄人群提供预防接种服务,确保免疫效果,本市一直采用“属地化接种”管理原则,即“在哪建册在哪打”。近年来,由于本市人户分离现象日趋增多,传统的免疫接种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需要。本系统利用丰富网络资源和独特设计实现了“一地建卡、异地接种”功能。

市卫生局在20084.25免疫宣传日”隆重推出“预防接种信息化,健康保障便捷化”活动,并承诺在本市18区县已联网的512家免疫预防接种门诊,适龄儿童不必再像从前那样必须回建册门诊接种可以“想在哪打就在哪打”

5流动人口的跟踪接种服务得以实现

北京市流动人口,约占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即便常住居民全都接种了,北京市整体免疫屏障也可能会因流动人口免疫缺失而打破,从而导致针对传染病的暴发或流行。因此,如何为这些流动人口实施跟踪接种服务一直是市政府关注但又无良策解决的难题。

本系统建成后,免疫规划各级业务人员都可以随时通过系统进行不及时接种、查漏补种和逾期接种统计,自动筛出那些漏种和迟种的流动人口,及时为他们进行补种或迁入迁出管理。流动人口的跟踪接种由“无从下手”变得“可控可操作”了。

6实现免疫规划数据全市共享与综合利用

系统所有基础数据最终都要汇到市管理平台。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不仅可以实现数据全市共享与交换,而且还可以对全市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综合分析,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免疫接种、人群免疫水平、疫苗接种率与疾病监测结果之间有很强相关性,如现在流行某种传染病,发病率增高、免疫接种率降低、接种率高但覆盖人群有限、疫苗效力差等原因中任何一种都可能造成,而具体是哪项引起的,单凭对某一类数据的分析是无法解决的,只有将各类数据关联起来综合分析,才可能得出正确解释。目前系统可以为业务人员提供260余类数据统计分析和查询功能,这在手工管理阶段是难以实现的。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信息中心 |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10402450045号
北京东华万兴软件有限公司 | 技术支持